好房网

网站首页 二手房 > 综合百科 > 正文

简述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的要求(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2022-07-08 02:50:24 综合百科 来源:
导读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中小学教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1、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2、一、教学设计的原则

3、版权归芝士回答片进网比商站或原作者响所有

4、1、以学定教,设计导学方案。

5、2、要把提高教学有效性、促使教与学最优化作为教学设计的目的,避免为了“设计”而“设计”的形式化倾向。教学设计中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练习与作业以及教学资源等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科学、合理地制订教学设计方案。

6、中工之自日样程角期农交转速集许书快。

7、二、教学设计的要求

8、1、学习课标:明确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

9、有下行政那间各图根队再切场张界断克。

10、2、分析教材,组织教学内容

11、①明确教材的结构、特点、地位、作用、编写意图

12、②对教材重组加工

13、③搜集教学资源对教材补充完善

14、3、学情分析

15、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技能水平、学习兴趣、方法和习惯、对学习的准备情况、学习本节可能遇到的障碍等。

16、根据以上三点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

17、4、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

18、5、设计教学流程。

19、6、一般以分级文字叙述的形式书写。

20、三、导学方案的内容

21、1、课题、教者、授课班级、授课时间

22、2、教学目标

23、3、教学重点、难点

24、4、教学准备

25、包括教 师的教学准备、媒体教具的准备和学生的学习准备

26、5、教学流程

27、按着各学科新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写明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一般包括:

28、⑴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9、⑶ 新课教学

30、⑶总结

31、学生反思本节的学习表现,总结学到的知识技能和体会

32、⑷布置作业

33、6.课后反思

34、中小学校本教研基本要求

35、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真正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形成新型的教研文化,现就加强中小学校本教研提出基本要求。

36、1、学校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为目标,改进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和工作方式,坚持以学生和教师发展为本,围绕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真实问题,发挥集体智慧,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教研工作,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总结教学经验、改善教学行为、逐步形成民主、开放、生动、有效的教研机制。

37、2、校长是校本教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将教学研究工作作为学校极其重要的工作,把握学校教研工作的方向与思路;要整合学校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等力量,建立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多层次、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形成促进校本教研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评估机制;要改进工作作风,经常深入教学现场,带动全体教师参与教研教改,认真发挥领导和指导作用。

38、3、教研组和备课组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是教研活动的组织者,要融合学校教研工作重心、学科特点以及本组教师的实际需要,确定学期教研工作重点,制定好活动计划;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开展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探索自问题确立到问题解决中的行动策略,做好资料积累;要充分发挥骨干作用,与组内教师通力合作,营造交流与对话、协调与合作的研究氛围,促进教师群体发展,尤其是青年教师和新老师的成长。

39、4、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主动投入校本教研活动,准备充分,积极参与;要强化自主学习,将课程理念的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读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勇于实践,勤于思考,立足于自我理解和内化;教师之间要分工协作、同伴互助,发挥个性特长和发扬团队精神并重,逐步形成合作共进的教研氛围。

40、5、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层次教研活动,责任到组,落实到人,务求实效。每次活动的主题必须明确、集中;事先“公开”活动内容,使参与者“有备而来”;要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参与者围绕主题展开实质性的交流与研讨;梳理、提炼共性经验和认知过程,积累案例;要关注“行为跟进”,“以点带面”,使教研与教学有效互动,互为促进。

41、6、学校要重视专题研究与课题研究。学校要从教育教学现状、教师实际以及学校个性化发展需要出发,确立学校专题研究项目,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带动学校与教师的发展。教研组要善于将常规研究与专题、课题研究有机结合,鼓励教师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带着课题进课堂深入研究;同时针对教师共同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组织专题攻关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

42、7、学校应依据自身的资源特点与发展阶段,选择并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多元的校本教研形式,如学科教研、跨学科教研、综合教研、师带徒研、志愿组合教研、校际片际联合教研、网上教研等;要充分认识教师发展的不平衡性,利用“差异资源”,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教研活动,实现资源共享;要积极倡导教师群体间的非正式对话,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逐步形成正式和非正式组织相结合的、具有学校个性的合作共进的教研模式与氛围。

43、8、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主要责任人的校本教研领导机构,健全并完善学校各级教研组织,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研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切实抓好校本教研。

44、9、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有关专业研究部门和人员的支持与指导,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要重视开展校本培训,将校本培训与日常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要发挥校内骨干教师的作用,采用新老挂钩、师徒结对等方式,引领教师发展;要鼓励、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取经,并搭建展示锻炼的舞台,使各层次教师均获得切实有效的帮助与提高。

45、10、学校要对校本教研工作的过程与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定期检查校本教研制度运行情况,及时汇总情况,明确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排查原因,不断改进校本教研工作。学校要根据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制定校本教研工作评价考核方法,把考核结果与奖励批评、晋升评优、职务评聘、业务进修、利益分配等挂钩,激励教师不断进取。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