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网

网站首页 二手房 > 新鲜事 > 正文

惠州博罗租房单间(惠州博罗租房单间学生宿舍多少钱)

2023-11-25 12:45:37 新鲜事 来源:https://www.hnhaofang.com/
导读 博罗县人才公寓投入使用,首批70名人才入住。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南方日报讯(记者 徐乐乐)春节以来,人才招聘持续火热,全国各地开始上演“抢人”大战。20日,博罗县也放出大
 

博罗县人才公寓投入使用,首批70名人才入住。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南方日报讯 (记者/徐乐乐)春节以来,人才招聘持续火热,全国各地开始上演“抢人”大战。20日,博罗县也放出大招,推出整栋202套人才公寓,提供给高层次人才周转使用。

在人才公寓启用仪式上,博罗还发布“博揽英才行动”,即实施“重金表彰团队”工程、“硕博荟聚罗浮”工程、“双创平台培育”工程、“筑巢引凤安居”工程、“拔尖人才引领”工程、“罗浮工匠培养”工程、“柔性引才引智”工程、“人才直通服务”工程,多政策、多资金、多服务面向全国招揽各类人才。

“人才要引进来、用得好、留得住,为博罗实现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打牢人才支撑的‘四梁八柱’。”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博罗县委书记江菊莲表示,将深入实施“人才强县”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聚焦人才“引、育、留、用”关键环节,着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配健身房每套月租不超百元

当天,首批70名人才拿到钥匙正式入驻。此次推出的202套人才公寓,建筑总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有单间、一房一厅、两房一厅三种户型。

记者在现场看到,人才公寓一楼配备了人才书吧、咖啡吧、教室、会议室、展览室为一体的揽英阁,以及人才健身房,配套较为完善。

据介绍,公寓以低租金提供给各类人才周转使用,租金标准仅为每月每平方米2.5元,每套住房的月租金额不超百元,最低的单间每个月租金仅为52元,同时,人才一次可申请3年,期满后可再续租3年,最长可达6年。

根据《博罗县人才安居暂行办法》,凡属于相关规定的高层次人才,或经审核认定的优秀人才(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工人才等,与用人单位签订五年以上劳动合同,在该县没有自有产权住房,工作单位不能提供住宿条件,且未在该县享受过住房优惠政策的,均可申请入住人才公寓。

每年引进50名硕博士

实际上,人才公寓只是博罗县揽才“大礼包”中的“小礼品”。这几年,随着博罗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黄金期,该县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愈加旺盛,尤其是对高层次及创新型、技术型人才十分缺乏。

对此,博罗坚持大手笔“引才”。从2009年起,每年集中引进一批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今年,这一政策将进一步加强。博罗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潘智表示,从2018年至2021年,博罗县将面向海内外高等院校,每年引进50名左右应往届全日制硕博士人才到县事业单位工作。引进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将享受事业编制、特定津贴、住房保障、二次选岗、配偶就业、子女就学多方面政策优惠。

其中,对于引进的博士研究生每月给予津贴2000元,共发放24万元;硕士研究生每月津贴1000元,共发放12万元。发放期限均为10年。此外,引进到博东8个偏远镇事业单位工作的,再给予10年每月500元的边远地区服务补助金。

同时,落户博罗的,一次性发给博士研究生8万元、硕士研究生1万元的住房补贴。在该县没有自有产权住房,工作单位不能提供住宿条件的,将安排入住县人才公寓。

“双高”人才突破5000人

人才引进来,关键是用得好、留得住。据了解,这些年,博罗县立足本土,突出科学化导向化合作育才,如,围绕培育本土科技创新人才,县财政每年安排900万元支持各行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开展科技项目研究,激励科技人才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引才、用才的方向也开始从政府及事业单位向企业延伸。表现突出的是,博罗正加快建设“大学小镇”,通过引导省技师、珠江职院、宝山等高职院校与本地重点企业的对接,每年为本地重点企业输送了批优秀毕业生。同时,依托企业建设了一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目前博罗县共建有实习基地16家,新峰药业、大红马纺织、红墙股份、力王新材料等企业成立了校企共建研究所,罗浮山国药创建首个市级硕士研究生见习基地。

为提供高层次人才更广、更通畅的发展空间,博罗县通过搭建各类平台,突出多渠道灵活化大胆用才,注重跟踪培养和提拔使用高层次人才。例如,目前,在该县直机关和乡镇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全部提拔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都已成为单位业务骨干。其中,担任县处级领导职务3人、乡镇党政正副职3人、县直单位正副职19人,50人被选为市县“两代表一委员”。

截至目前,博罗县人才队伍总量突破16万人,“双高”人才突破5000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万人计划”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技术能手6人。


版权说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