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网

网站首页 二手房 > 地产知识 > 正文

五八58同城(五八58同城二手车)

2023-10-23 09:25:55 地产知识 来源:https://www.hnhaofang.com/
导读 撰文 周享玥刘培编辑 游勇3200万条被骗的投诉,有没有你?生活有时候真是危机四伏,而且比你想象得更近。姜池没有想到,自己为了方便才选择在58上叫的一次维修服务,最终会走

撰文 / 周享玥 刘培

编辑 / 游勇

3200万条被骗的投诉,有没有你?

生活有时候真是危机四伏,而且比你想象得更近。

姜池没有想到,自己为了方便才选择在58上叫的一次维修服务,最终会走到不得不报警的地步。

“今天经历了套路骗局,是一种新型切糕。”9月12日,姜池在社交平台上写道。

当天,为解决家里房子的漏水问题,姜池在58集团旗下的天鹅到家APP里预约了漏水修补,本以为即使按照维修工人现场提出的两百多元一斤胶水的价格,这间不到4平方米的阳光小房也不会花费太多钱。但不到一个小时后,他却被告知一共用了近三十斤胶水,费用高达六七千元。

姜池立马报了警,但警察来了,协调依旧困难。

“他们套路太完善了,根本就不怕”,姜池解释称,由于对方在施工前提前告知了收费标准,警察只能判定为经济纠纷,而不能以诈骗立案。

“这种属于高压注浆,但解决防水问题有很多种方法,为什么选这种?因为这是能使维修工人利益最大化的方式。”防水行业人士董永明告诉AI财经社,由于普通消费者基本不懂工程常识,很容易就落入不良商户设置的陷阱。

“他们就是欺负你不懂这个东西。一个金戒指卖两块钱,你一定知道是假的,因为有这个常识;但换一个你不懂的东西,他卖多少钱都可以,反正你不知道真假,也判断不了到底该用多少。”董永明说。

事实上,不仅仅是防水补漏,任何像切糕一样,普通消费者出于行业壁垒,难以用正常认知对其进行衡量和预估的服务和产品,都可能存在类似的大坑。而诸多迹象表明,继长期被诟病的招聘骗局和假房源问题后,58同城及其衍生出来的天鹅到家等“兄弟”APP上正在聚集越来越多的新型维修套路。

赵黎同样是被“套路者”之一,她掉进的坑,叫管道疏通。8月21日晚上,为尽快解决一家商铺雨水管道突然堵塞的问题,作为房东,她同意了租客在58同城上预约维修服务的提议。

根据商家展示页面上的标价,60元即可解决一个洞。但第二天维修工人上门时,价格却变成了主管道300元,次管道150元,赵黎权衡一下答应了,但后来才发现,这仅仅是个开始。

当主管道疏通出一个洞后,对方突然告诉她,如果不再使用一个疏通剂去除管道里的油污等,管道很可能二次堵塞,而疏通剂统一标价为180元一斤。

无奈之下,赵黎还是同意了。但接下来的事情却让她傻了眼——维修工人预估的两三斤疏通剂,最后变成了5斤多,再加上300元的物理疏通费,一下子就花了1250元。

事后,越想越不对劲的姜池和赵黎都选择了投诉,但平台方面的反应不尽相同。

9月13日,姜池将自己被坑骗的经历发到社交平台并引起热议的第二天,就引来了天鹅到家和商家的主动协调,最终以“存在不合理收费”获得了相应退款。赵黎则用了十余天,才获得58同城的最终反馈和500元的退款。

知乎上也一度有网友分享,自己从今年3月开始维权,投诉58同城上一家全是五星好评,实际却利用防水胶水坑了自己7900元的店铺,但一直经过了2个多月的多方博弈后,才最终在第三次向58同城维权中心发起投诉后一周,拿到对方退还的5000元。

而在他维权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他所加入的一个“58同城防水骗局”的维权QQ群,已经从80多位成员,迅速增长到了147位,且“里面全是在58同城找人做防水补漏被骗2000-30000元不等的网友”。甚至在该网友的帖子下,也几乎全是“刚被骗了3200”“2016年就在58被骗了1000”“我也被骗了5000,准备维权”等评论。

而AI财经社在百度检索“58同城 投诉”的关键词,结果是:

超过3200万条。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58同城,在一些消费者眼中,正在通往“中国最大的骗子集散地”的路上越走越远。

而这家中国最大的服务类信息平台,创立初衷竟然是因为老板姚劲波——这个如今身家几百亿的湖南人,年轻时一次租房被骗的经历。

AI财经社多方调查发现:这个屠龙少年成为恶龙的故事,背后的原因令人惊愕,又发人深思。

一个屠龙少年,

做了一个中介网站

“如果你恨谁,就把他的手机号码放在58同城上,保准这个号码会被骗子打爆。”这个一度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段子,如果补上后半截,或许可以是:

“如果你想感受社会的残忍,就去58同城上找找工作,很大可能这段经历会成为毕生难忘的回忆。”

今年暑假,大学生李艳就曾因在58同城上找的一份打字员兼职,而狠狠交了一笔学费。

招聘信息中的要求很简单。只要有手机或电脑,能上网就能工作,且薪资日结,待遇在1万字100-300元不等。赚钱心切的李艳心动了,默默在心里盘算,“每天1万字,最低100元,1个月就是3000元”。

但这番如意算盘最终还是落空了。李艳事后回忆,对方一开始就要求她下载一个APP、绑定银行卡。这一系列看似正规却十分复杂的流程,以及反向提醒“注册软件后注意设置隐私信息,以免被陌生人加好友上当受骗”等的障眼法,让她不知不觉放松了警惕。之后,对方更是在层层流程中,诱骗她不停交费。

“层层流程”都有哪些呢?

第一笔,要她交400元的“约束金”,对方用的说辞是“防止兼职者临时放鸽子,事成即退”;

第二笔700元的“押金”和第三笔300元的“软件激活提现费用”的说辞则是“临时垫付”,同样会在领到任务后原路退回。而当李艳在“反正可以退”的思想驱使下付了钱,等她领了任务,却始终没见到承诺的退款时,套路再一次升级。

“他们故技重施制造了一系列复杂流程,让我相信了他们在帮我处理退款。之后又以财务部需要审核对账为由,让我暂时缴纳了590元的退款激活费。”李艳告诉AI财经社。

仓皇失措中,李艳把最后一笔款打了过去,之后她才明白,兼职梦彻底破碎了。

她缴纳的1900多元钱不仅没有退回,所有的“工作人员”也都消失了。最终,气急败坏的她也只能大骂骗子,再捎带上提供招聘信息的58同城,默默咽下了这口气。

事实上,对于58同城成为骗子集散地的指责,几乎是58同城每天必被网友质问的问题之一。

但在这件事儿上,58集团CEO姚劲波一直是觉得很委屈的。

2017年,在“非你莫属”节目录制现场被问及“如果可以,你想颁布一条什么法律”时,姚劲波曾赌咒似地脱口而出:“骗子统统判死刑”,并颇为无奈地解释“我们现在直接投入在防骗上的人超过1000人”。

姚劲波觉得委屈不是没有理由。虽然58同城最终沦为了外界眼中最大的黑中介集散地,但遥想十几年前,姚劲波创立58同城时,却恰恰是一个志在屠龙的少年。

那是2000年左右,租房市场还是贴满电线杆的各种“牛皮癣”广告的天下,刚刚大学毕业的姚劲波,一到北京就在租房这件事上遭到了社会的毒打。

“北太平庄边上一个房屋中介,我给他交了 1200 块中介费,他带我看了一次房子后就再也不找我了。我让他退钱,结果这个中介说好的,你把收据给我,他居然拿到收据就当着我面撕了。然后说你等一下,他就上楼去了,然后就没有任何人理我了,我也没有任何证据,因为那张纸已经被他撕掉了。”

姚劲波伤了心,决心要开辟一条自己的路,让黑中介无路可走。但要想完成这个目标,首先得有钱。而他在赚钱这件事上,确实有天赋,他十分擅长利用信息差赚钱——在当年国内互联网还在萌芽的阶段,姚劲波就已经靠着投资域名,成了第一批从互联网中赚到钱的佼佼者。

起点中文网、28.com、30.com等多个域名都是经他的手卖出去的,后来他把与“我发”同音的域名58.com留给了自己,在2005年,模仿美国分类信息网站Craigslist,将报纸和布告板的分类信息搬到网上,正式创办58同城,希望借互联网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它做的就是流量生意。”一名从事互联网广告业务的人士曾对AI财经社说道。

然而,把报纸和布告板搬到网上,自己做中介,这种一本万利的流量生意,并没有那么简单。

58同城到底怎么了?

在当时的姚劲波看来,只要有足够多的用户数量,再加上流量收入做支撑,58同城很快就能做大做强,并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

然而,58同城后续的发展却离“伟大”渐行渐远。

58同城虽然靠着给众多中小商家和普通用户提供免费发布和获取信息的场所,获得了许多长尾的流量,但与此同时,由于其早期缺乏对刊登信息的较强筛选能力,一些正常商家的信息逐渐被活跃度更高、发帖更为频繁的中介和第三方发布的无意义低质量内容所覆盖。

更为紧急的是,58同城的地盘上正在涌入更多的分食者。由于分类信息网站的入门门槛较低,58同城成立的同年


版权说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